大学毕业潮将来袭 北慈心理师四技巧助适应
24岁的小诚本身性格害羞内向,大学期间曾经担任研究助理,毕业后即考上公职成为一般上班族,但在正式踏入职场后,小诚感受到全职工作与大学打工的差异,工作的责任负担变得庞大,人际互动也不甚顺遂,因此每每下班后都以熬夜打电动的方式纾压,导致隔日精神不济,上班情绪焦虑低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觉察到自己有些身心状况后,小诚来到台北慈济医院身心医学科门诊,经过医师评估,安排与潘奕瑄临床心理师进行心理治疗。治疗过程中,潘奕瑄临床心理师仔细聆听小诚的困扰,并共同讨论解决办法,而小诚逐渐找到因应压力的方法后,慢慢适应了职场生活,也能把既有的良好工作能力发挥出来。
临近大学毕业潮,大学生在这段期间容易因面临身分转换而产生心理压力。主要的挑战包括上班族规律的生活不若大学时期自由自在、职场阶级严明不像校园环境包容、要从习惯的学生身分重新摸索成为职场新手、工作负担重及人际互动中利害牵扯的担忧等等。不少準新鲜人初踏入职场后,容易因上述因素造成焦虑、忧郁、睡不好等症状,还可能用暴食、饮酒等不健康的行为试图因应压力。这些状况不仅影响身心健康,也会干扰工作表现,陷入恶性循环。潘奕瑄临床心理师表示:「人际互动技巧较不足、压力因应能力较弱,或本身即有身心困扰的民众,离开包容度较高的校园环境转换到相对严格的职场时,较容易产生上述的困扰。但每个人遇到职场情境都不同,挑战也不一样,旁人应避免一概而论地责怪职场新手抗压性不够。」
对此,潘奕瑄临床心理师也提供四个技巧协助职场新鲜人增加信心,尽快适应职场:
1.寻求支持:若遇到无法排解的困扰,可以适时寻求身边同侪好友的支持,大家一起吐吐苦水、互相帮忙想办法,不要闷在心底。2.观察学习:多多观察身边的同事们是如何因应工作挑战的。亲友们或许能提供建议,但唯有在该工作情境中的人,才能真正了解压力所在并有效因应,因此观察前辈们的处世方法与状态,有可能可以转换为个人工作与人际技巧。3.休闲活动:休息时间选择多样化的休闲活动,让自己感受到愉快、放鬆,为自己的心灵充电。4.自我实现:除了得到薪资收入外,试着找到工作中的自我意义,帮助自己化被动为主动。例如:目前工作环境虽然有人际互动的困扰,但可以提供自己接触多样化挑战性客户的机会,提升自我技能,为未来职涯加分。
毕业后,工作将佔据生活的一大部分,焦虑、低落与挫折是生活步调改变时的正常情绪反应。但若情绪明显发生改变且持续两週以上,甚至干扰食欲、睡眠等生活作息,影响人际关係与休闲活动进行时,潘奕瑄临床心理师建议民众可以寻求专业协助,调整身心状态。而身边若有即将踏入职场的亲友,也建议民众能避免急着给予大量建议,多以「陪伴」、「同理」及「讨论」的方式给予支持。
撰文/ 郑冉曦;摄影/卢义泓
蕃新闻推荐影片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HJ,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hcdh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