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中听人性的雷—解读《罗生门》】
说「竹薮中」可能还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其义,但说「罗生门」大家就知道是指一件事情所有人各说各话,无法釐清真相之意。而这一切其实都源自于一部于1951获得义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由黑泽明执导的日本经典电影《罗生门》。电影《罗生门》是以日本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所着的两篇短篇小说《竹薮中》和《罗生门》改编而成,但主要剧情其实是以《竹薮中》为主,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对于「罗生门」涵义的认识其实是源自于《竹薮中》的原着剧情。(注:「罗生门」乃日文汉字中「罗城门」的误写,意指「京城之门」)开头便是在暴雨中静默的日本古城门罗生门,一名樵夫,一名行脚僧,还有一个乞丐,三个人在已残破不堪的罗生门里躲雨,「不明白,一点都不明白」樵夫喃喃说着,一旁的行脚僧似乎也在为同一件事苦思。乞丐正无聊着,再三追问下得知了樵夫和行脚僧共同经历的一场案件的审判:一名武士和其妻子在三天前行经山林时遇上了在京都恶名昭彰的大盗多襄丸,妻子被其强暴,而现场最后留下的是武士的尸体。(上图从左至右分别为行脚僧、乞丐和樵夫)「发生这么恐怖的事,连住在这罗生门的鬼都会被吓跑的!」行脚僧如此描述这个案件。听他的语气好像不仅仅是武士遇害这件事恐怖,似乎还有更多行脚僧和观众可能无法接受的秘密。黑泽明用镜头叙述樵夫如何发现武士尸体的过程很有趣:樵夫走在森林路上,先是捡到被压扁的武士帽,然后找到用来綑绑武士的绳子,最后才找到了武士的尸体,累积的惊怕情绪最后全部集中到樵夫脸部的特写镜头上。比起小说一开头樵夫的证词就说「是的!第一个发现尸体的就是我!」这样开门见山的手法更有悬疑恐怖的氛围。在法官面前,樵夫交代发现尸体的经过,行脚僧描述案发前他所见到的武士和妻子,衙役则报告他是如何捉住了落马的多襄丸。樵夫的在言语重複中所显示的隐瞒,行脚僧彷彿义务性地在法官面前为死者祈福,还有衙役面对法官的谄媚嘴脸,即便是在五十多年前的黑白电影上依旧活灵活现。然后便是与黑泽明合作许久的三船敏郎所饰演的大盗多襄丸的登场。「多襄丸怎么会摔下马呢?你这个小官就只想得到一些卑贱的事!」多襄丸在法官面前劈头就对衙役骂出了这一句,看得出来多襄丸对于自己的远播臭名有一种莫名的荣耀感。三船敏郎所饰演的多襄丸似乎有种狂气,话与话间总是夹杂着无法明白意义与情绪的「嘿嘿哈哈!」狂笑声,对观众而言,这个不可理喻的角色会做出什么样的事也就更加难以预测。但就多襄丸的供词看来,多襄丸原本并没有打算要加害这对夫妻。那天多襄丸在森林小径旁午睡,武士和骑马的妻子就从旁经过。从多襄丸睡眼惺忪的右侧面特写,看得出来他原本真的对这两个路人没啥兴趣,只是当妻子的头纱被风吹起露出那姣好面容,出现在观众眼前的是多襄丸瞪大双眼的正面,之后武士妻子两人早已离去,多襄丸左侧面的眼神却依旧跟着妻子。多襄丸还试图回到原本小憩的动作继续睡,但眼睛已再也阖不起来了。于是多襄丸下定决心要将武士的妻子夺到手。他以过去偷到的宝剑(武士刀)开始向武士编织起竹林中有古坟宝物的谎言。原本在小说叙述中武士就像个一听到有宝物就利慾薰心的傻子,电影中多襄丸亮出的武士刀吸引了武士的精神本质,算是给了武士除了利慾薰心之外更多受骗的理由。但结果确实是武士受骗了:他在密竹林中被多襄丸制伏捆绑,多襄丸接着骗在竹林外的妻子说武士突然倒地,妻子心急之下跑进竹林,多襄丸的诡计也就大功告成。不同于原着中妻子在发现受骗的当下就抽出短刀对峙多襄丸的刚烈,电影里妻子在一阵追逐后以坐卧姿持刀对峙,在视觉上很直接地表现出相对的弱势,而后多襄丸一把捉住妻子强吻,妻子挣扎一阵后竟闭上眼将右手搂到多襄丸的脖子上!当然,这些表现心理的小动作非常可能只是多襄丸自恋情绪下的一厢情愿。不过若要就表面上发生的事情来说,到武士妻子被多襄丸强暴为止整个案件都还算是清楚的。而真正的扑朔迷离是在多襄丸强暴武士妻子后所发生的事。因为多襄丸、妻子和藉灵媒之口发言的武士灵魂所说的供词完全不一样!多襄丸:「我本来想干完就走,偏偏那性情刚烈的妻子指责我是乘人之危,有本事应与她丈夫决斗,谁赢了她就归谁。我当时是真的爱上她了,便将武士鬆绑,两人公平地决斗。在大战二十三回后我终于英勇地杀死了武士,但他妻子却趁机逃走了!我也只好踏上奔途。」妻子:「在我被强暴后多襄丸很快就逃了,之后我悲伤地扑向我丈夫哭诉,看到的却是我丈夫鄙夷的目光。我拿回短刀想要自杀,却因为太过悲伤而昏倒,醒来时才发现手中的短刀误刺了我丈夫……」武士:「我妻子被多襄丸的甜言蜜语诱惑欲跟其走。离开前竟以自己名声为由唆使多襄丸杀死我!多襄丸也认为我妻子太残忍,把她踏到地上问我是要杀死她还是放过她?我仍不愿伤害我妻子便要求放过她,妻子却趁机逃走,多襄丸也追赶她而离去了。我最后一个人在竹林中用妻子的短刀自尽了。」(上图为替武士申冤的灵媒)所以,谁说的才是真话?原着中并没有给一个真正的答案,也正是这样的情节安排让所有读着都猜测着在竹林中发生的事,也让《竹薮中》成为经典。不过在黑泽明的《罗生门》里,有一个人知道「真相」,那就是每次听完各个供词后总是激动地说一句「他撒谎!」的樵夫!他当然知道别人撒谎,因为樵夫打从案件发生一开始就躲在树林间目睹了一切:多襄丸强暴了妻子后真的跟妻子提议要与武士决斗,谁胜了她就当谁的老婆(可知多襄丸确实有些喜欢妻子),但武士却冷血地说妻子在丈夫面前被其他男人强暴理应立即自杀,她却没有,这样不守礼节的女人她不想为其赌命(莫名其妙!对比武士说自己不愿伤害其妻子尤其讽刺!),多襄丸听罢觉得索然无味,打算把妻子留下自己一走了之(这里的心态转换是:原本被多襄丸视为宝的妻子在她丈夫口中竟然不值一提!连她的丈夫都不想要她,大盗多襄丸才不要捡一个别人不要的东西!)。但此时换妻子崩溃了:没有人愿意为了被强暴的自己而战!(于是在妻子的描述中,多襄丸和武士都是十分冷血的)或许是因为觉得没面子,妻子开始责骂多襄丸和武士都是懦夫(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妻子明明是受害者,罪与痛苦却都要她承担!),同样为了面子,多襄丸和武士在妻子前勉强作出所谓的「英勇的对决」。而两人的对决,其刀法、武术根本拙劣不堪!这场难堪的对决拖得越久,感觉也就越真实,讽刺性也就越高(故可理解多襄丸要说自己与武士大战二十多回合凸显自己武艺精湛,而武士宁愿说自己是切腹自尽直接跳过决斗的真正理由:说出真相就太没面子了!)。最后多襄丸侥倖杀死武士,自己却也负伤,原本想追上逃跑的妻子却因负伤而倒下,多襄丸什么都没得到,只剩夏日的细细虫鸣在嘲笑这场闹剧。其实,所有人都在说谎。行脚僧:「人是那么罪过的吗?我不敢想……」乞丐:「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是没有错的,积非成是久了后,自然也就快乐啦!」真相终于水落石出,樵夫和行脚僧却仍无法停止沉思:这就是人性吗?此时罗生门内居然传出婴孩哭声!胆大的乞丐寻声前去找到了一弃婴,但接下来乞丐的动作却不是将婴孩抱起安抚,而是将原本包裹在婴孩身上的衣服夺走!樵夫见状生气地质问乞丐是不是想将这些衣服拿去变卖换钱?樵夫和行脚僧纷纷指责乞丐冷血残忍。没想到乞丐不但大言不惭地承认了他的意图,反而开始厉声责问樵夫案件中妻子所遗落的短刀的去向,还有为何樵夫明明知道真相却不在法官面前说出口?原来最后遗落在现场的短刀是樵夫偷走的!那把刀很名贵,樵夫的意图跟乞丐一样是为了要拿去卖钱!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他当然不能尽说真相。看到这里观众的想法大概跟行脚僧一样绝望吧!到最后,人性的高低善恶之别也只成了互相比较谁犯的恶事比较少,谁能被抓出的罪恶比较多,而其中一方只要骂得大声一点就赢了,就像乞丐之于樵夫,两个人都做了不对的事,只是前者还能大言不惭地承认,只因为一句话,为了生存。乞丐拿走衣服在雨中狂笑而去,樵夫呆立一阵后突然将手伸向婴孩,行脚僧立刻抱起婴孩骂道:「你要干嘛?想抢去婴孩身上最后的衣服吗?」可见行脚僧到最后已不十分相信人性了。但樵夫的真正目的其实是想领养这个婴孩:「我家已经有六个孩子了,再养一个根本差不多,让我领养他吧!」虽然这拮据的家境可能正是樵夫偷那短刀的真正原因,但此时樵夫展现出的却是在绝境下的人性光辉!行脚僧跟樵夫道谢,因为樵夫的行为让他又能再次相信人性善的一面了。雨终于停了,行脚僧目送樵夫抱着婴孩离开,电影就这么结束了。感觉还蛮正向的结局,是吧?但其实这个结局还有一个完全负面的解读方式:这个解读首先必须对「罗城门之鬼」茨木童子这个名词有所了解。在日本传说中,茨木童子原本是个因使其母亲怀胎超过十六个月而被称为「鬼子」受众人厌恶的弃婴。之后他被一名理髮师收养,却在帮忙理髮工作时不小心刮伤客人的头皮,茨木童子舔了客人头上的鲜血后竟觉得味道格外鲜美!当时的茨木童子外型仍像个人,也被一名好心的人类收养,但其如鬼般兇恶的内心依旧无法改变。后来他果然投奔了日本最兇恶的鬼酒吞童子成为其手下,自己也成为了日本有名的厉鬼。要诠释何为「本性难移」莫过于此。电影中罗生门下的三人还曾互相怀疑彼此是不是住在罗生门下的鬼,却从未怀疑过这个突然出现在罗生门的弃婴。弃婴就是茨木童子原始的模样啊!樵夫带着弃婴离开,婴孩在樵夫的抚养下会成为人类的后代,乍看之下人性是有光明未来的,但如果那弃婴其实是象徵罗城门之鬼的话,这个结局不就表示人性依旧难以脱离恶的本性吗?所以,真相到底是什么?就将对人性的疑问继续存留心中吧,毕竟这是《罗生门》啊!(图片来源:IMDb,豆瓣电影)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AD,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hcdh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