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举高肩膀疼痛无力、侧睡压肩膀剧痛,当心旋转肌撕裂!
艺人徐若瑄日前肩膀剧烈疼痛,而且疼痛延伸到手肘,经超音波检查发现是旋转肌撕裂,进而接受治疗。究竟什么是旋转肌?旋转肌撕裂有什么症状,又该如何治疗呢?
肩关节是全身活动度最大的关节,而活动度大的同时需要高度稳定性。肩膀活动时必须将上臂的肱骨头固定在肩胛骨的肩关节窝,旋转肌群就是负责肩膀活动时的动态稳定性。
棘上肌(Supraspinatus)
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
棘下肌(Infraspinatus)
小圆肌(Teres minor)。
这四条肌肉的合作,让肩膀可以做内转、外转及外展等动作,同时维持肱骨头固定在肩关节窝不至脱臼。
旋转肌群肩负如此重大的任务,受伤的机会相对也大。据统计,近10%的20岁以下的人有旋转肌群疾患,而在80岁以上的人,比例更是高达60%。在什么状况下,我们必须怀疑旋转肌群有问题呢?
旋转肌撕裂主要包括两大症状:疼痛及无力。疼痛主要在手高举过肩时出现,例如梳头或穿脱套头衣服时会疼痛,此外也常见于侧睡压迫肩膀造成夜间疼痛。然而疼痛跟旋转肌的撕裂程度并不成正相关,研究发现,许多旋转肌的大範围撕裂反而不会痛,可能因为旋转肌撕裂的疼痛很多跟伴随的滑囊炎有关。
旋转肌撕裂的无力表现是手抬不高,较常见于全层或完全撕裂的状态。然而五十肩也可能因为肩关节沾黏而手抬不高,简单的区别方法是由另一个人帮忙将手抬高,若另一个人帮忙就能抬高,比较可能是旋转肌撕裂无法出力;若另一个人帮忙也无法抬高,比较可能是肩关节沾黏的卡住,因而手抬不高。 若是运动员的旋转肌撕裂,除了疼痛及无力以外,还会伴随运动表现下降,例如投手的球速变慢、控球变差、或是续航力下降。
旋转肌撕裂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在因素及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指旋转肌长期过劳或是随时间造成的退化,例如长期过肩投球对旋转肌造成累积的压力、年纪大等因素。外在因素则是指周边组织例如韧带、骨头,可能对旋转肌施加过大的压力,甚至夹挤旋转肌造成发炎或撕裂。
●过肩出力或承重的运动:棒球、羽球、网球、游泳、排球、高尔夫球及跳舞。
●手需高举过肩或承重的工作:厨师、甜点师、油漆水电师傅、家庭主妇。
●肩胛肌群不稳定。
●旋转肌群肌力不足。
●躯干核心肌群无力。
●慢性病,包括肥胖、糖尿病及高血脂等。
肩膀疼痛很多是来自颈椎的转移痛,因此医师第一步会评估肩膀疼痛的来源是肩膀还是颈椎,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发现许多肩部疼痛不只有肩膀组织的病灶,同时也有颈椎问题。此外,肩胛的稳定性、对称性及活动状态也是评估的重点。
诊断上,肌肉骨骼超音波是评估旋转肌撕裂很重要的工具,可以即时检查旋转肌撕裂的大小,以及在动态动作下的表现,此外还可检查是否合併其他状况,例如钙化性肌腱炎、滑囊炎、肱二头肌腱炎等。
核磁共振可以更详细的确认旋转肌及不易由超音波检查的组织,例如肩关节唇。当保守治疗效果不彰、考虑开刀前,也是必须的检查。
多数旋转肌撕裂会以保守治疗优先,常使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非类固醇类消炎药建议短期7~10天使用,之后则是疼痛时才使用。
热疗、电疗、治疗性超音波、雷射等仪器可以止痛,并且辅助旋转肌修复。
放鬆肩关节及週边肌肉筋膜,并且强化旋转肌、肩胛稳定肌群的肌力及稳定性。
复健科医师使用超音波导引将药物精準注射到旋转肌的撕裂处。部分研究显示,高浓度血小板血浆(PRP)及玻尿酸都能改善旋转肌局部撕裂的疼痛及肩膀功能,然而要提醒的是,打针注射不是一切,要加上复健运动训练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
体外震波对旋转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效果佳,然而对旋转肌撕裂的治疗效果未明,仍待更多医学研究确认。
当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部分病人会需要开刀治疗旋转肌撕裂。但开完刀就不用复健了吗?其实开完刀还更需要循序渐进的复健治疗。统计显示,旋转肌的肌力要到开刀后6个月才回到正常状态,因此术后6个月是最重要的期间,需要循序渐进的个人化复健训练,从被动运动逐步进展到主动运动及肌力训练。超过9成的术后癒合不良发生在6个月内,因此术后的复健训练追蹤至关重要。
近期许多文献发现,即使準备要开刀,术前的复健训练对手术后的复原有帮助,建议跟您的复健科团队讨论个人化的训练。
旋转肌群就像肩膀的核心肌群,让肩关节拥有高活动度的同时维持足够的稳定性。然而如此大的负担让旋转肌长期承受压力可能撕裂,造成疼痛及无力。儘早检查接受循序渐进的复健治疗,多数人可以克服旋转肌撕裂,告别肩苦人生!
/陈渝仁复健科医师(仁生复健科诊所院长、土城长庚复健科主治医师、台湾运动医学学会媒体长)
文章连结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AD,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hcdh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