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危机/太平洋海面 竟漂浮着比台湾大414倍的垃圾量
海洋对于气候调节、生物繁衍都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现今海洋已经面临生态危机,除了海洋暖化/酸化、过度捕捞、垃圾堆积外,最严重的污染来源就是「塑胶」垃圾。
如果有在注意,近几年新闻里,越来越多数的海洋生物受到塑胶垃圾危害,像是死亡的信天翁,解剖却发现满肚都是塑胶製品;海龟的鼻子卡了吸管、拉出塑胶袋;去年死在台湾海域的抹香鲸,身体拉出大片塑胶袋,甚至在滤食性的甲壳类生物,像是蚌、牡蛎甚至小鱼,在其体内发现到的塑胶微粒,这些有毒物质因此进入食物链,最终回归到人类身上。
「塑胶製品」俨然成为生物大量死亡因素之一。大海里处处是塑胶垃圾,从极地到赤道,从海面到海洋深处,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塑胶浓汤」。
根据《绿色和平》研究显示,海洋垃圾以塑胶为大宗,比率超过4成,每年有超过800万吨的塑胶流进海洋,佔海洋垃圾总体最少60%,危害超过600种海洋生物物种的存活,相当于「每分钟把一辆垃圾车的塑胶倒进海里」,估计到了2050年,可能增至每分钟4辆车,届时全球海洋中的塑胶垃圾,将会比鱼类还要多。「就好比你用吸尘器清理客厅,却有人站在走道上拿电风扇吹着1袋灰尘,你怎么吸都吸不完。」专家忧心,现行的清理计画,没有1项跟得上这种速度。
沙滩上充斥着塑胶垃圾 图/环境资讯中心
这些丢入海洋的垃圾,64%来自于一般日常生活用品以及海岸游憩的消费物品,25%是菸蒂与抛弃的打火机,其他则是海上船只所丢弃的用品。而由于海洋的气温和紫外线水平均比陆地低,较难分解塑胶,因此,这些塑胶顺着洋流,逐渐形成悬浮状的5大浓稠「塑胶浓汤」,其中又以位于夏威夷与加州之间、聚集了1/3数量的太平洋垃圾带最为严重。
美国海洋学家 Charles Moore 在 1997 年发现北太平洋环流中充满了塑胶垃圾,后来将该区域称为「太平洋垃圾带」,这是由高密度的漂浮塑胶碎片组成,人们也称之为「垃圾漩涡」、 「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场」、以及「海洋浓汤」,它就位在北太平洋环流中,特别是在北纬 20 到 40 度之间,散布在热带和亚北极海域之间几百公里的海岸与环流中心内。
这个塑胶碎屑聚集的区域包含两个积累区块:发生于日本外海的「西垃圾带(Western Garbage Patch)」,和驻留于夏威夷和加州之间的「东垃圾带(Eastern Garbage Patch)」,对应于北太平洋环流系统内的两个子环流,由夏威夷群岛北部的狭窄海洋垃圾带连接。
北太平洋环流让垃圾持续在海上漂流 图/霍韵琪製作
就2015年的资料,科学家预估它的面积为15,000,000平方公里, 拿台湾来换算比例,台湾的总面积是36,193平方公里,这样算下来,太平洋垃圾的面积就有414个台湾,另外一种比例说法,是两个德州的大小(美国本土最大州),而这么多的垃圾,就在太平洋上随着洋流到处飘。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足够的金费去移除它,也不会觉得这垃圾岛是他们的问题。
图/翻摄自海洋公民基金会
地球的海洋中有五个巨大的高压环流,都同样具有将漂流物往环流中心聚集的能力,塑胶颗粒累积现象也已经出现在北大西洋,海洋模型专家 Nikolai Maximenko,也曾定位出垃圾带可能的位置,指出在印度洋、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也可能有其他类似的垃圾带,但为何北太平洋量是最大的呢?
这些垃圾除了自然的洋流之外,海洋垃圾带的聚集与发生地点,和某些特定国家的地理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也有关联。从「太平洋垃圾带」海陆相对位置来看,北太平洋西侧为日本,东侧为美国,两者都是人口最密集的已开发国家之一,也位居世界经济的主要领导地位,其塑胶生产与消费的速度快、数量大,製造为数众多的塑胶垃圾。
东太平洋垃圾带 图/翻摄自youtube
研究也指出,海洋中远洋塑胶聚合物的来源,主要是被美国和欧洲,以及近期的日本所使用与丢弃而来。而这个垃圾带的中心集中区,被预估为1百万平方公里,向外延伸有350万平方公里,而这持续成长中的塑胶垃圾,大小只比整个欧盟在小一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 environmental programme)更认为,如果太平洋垃圾带的垃圾量继续快速增长,那它将很快和中国长城一样,在太空中用肉眼就能够看到。
随着塑胶在海上漂浮的时间,因日照、水流等因素而碎化成更小的碎块,但终究不能被分解、消失。年复一年,塑胶碎块随洋流循环,漂流到世界各地,也吞进海洋生物的肚中。
小鱼吃进柔珠、塑胶微粒 图/翻摄自网路
那从排到大海的塑胶微粒减量呢?当然不可行,这世界由庞大的「生态系」组成,如果过滤掉微粒,那同时也会过滤掉生态系中的微生物,将会引起生态浩劫,比起塑胶微粒带来的影响更大。
其实目前各国政府都还提不出因应对策,多数专家主张应该透过教育宣导致力于预防,而非直接清理。近年也有许多国家实行禁止使用塑胶袋的政策,但预防仍没有直接清理来的有效果。如果用船只拖网清理海废,不仅耗费金额庞大,光油钱、船只维修费用,加上还需花上79,000年,才能将太平洋垃圾带清理完毕,耗费的成本与时间根本无法解决。
开船捞取垃圾 图/翻摄自温州网
而现今最可能实行的清理办法,由一位现年22岁的荷兰青年Boyan Slat提出的。在一次的希腊假期,让他强烈感受到海洋垃圾问题的严重性。高中生Boyan并于期末报告中提出了「海洋吸尘器」Ocean Cleanup构想,并于2012年的演讲中受到关注,他曾说过「如果地板髒了,就用拖把来清理乾净,但现在的海洋垃圾,却连一只『拖把』也没有,预防是不够的」,2013年便成立「海洋清理基金会」(The Ocean Cleanup Foundation)来实现这个构想。
荷兰青年Boyan Slat 去年11月有来台 图/翻摄自The Ocean Cleanup
「海洋清洁计画」预计在水中部署巨大V型浮栅,以被动式清除法,利用洋流自动聚集塑胶垃圾,动力则靠太阳能及洋流驱动,因此与传统的人力打捞垃圾法相比,不仅成本大幅降低,效率也更为提高,準备在2020年前放置100公里长的清理平台在太平洋垃圾带周边,并于今年开始试行。
图/翻摄自The Ocean Cleanup
目前Ocean Cleanup正在荷兰海牙外的北海进行测试,这项测试长达1年,目标是要观察Ocean Cleanup是否禁得起严苛气候跟海上风暴的考验。如测试成功,「海洋清洁计画」估计,10年内将可清除太平洋垃圾带42%的垃圾量,每公斤垃圾的清理成本不到5欧元,仅为现行清理成本的3%。而回收的垃圾卖掉之后,还可创造5亿美元的收入,因此能符合成本,甚至有利可图。
图/翻摄自The Ocean Cleanup
不过,史拉特也说道,解决海洋垃圾问题的方式,仍需从预防和清理两端着手,人们平时应避免丢弃垃圾在沙滩上,同时注意居家环境,以免垃圾落入海中,否则再多的清理计画,也无法追上垃圾堆积的速度。
6/8日世界海洋日,但本身就是海岛国的台湾了解其意义吗?台湾大多数人仍对于海洋的不了解外,甚至还破坏,连最基层的生态教育也没做好。虽然近年大家对环境意识有抬头,像是塑胶减量、净滩活动、无塑生活,但仍无法有效抑制塑胶垃圾的扩张,即使刚开始有的成效,可能因大家一时的惰性,就这样过去了,那台湾的塑胶垃圾何时又能有减少的一天呢?参考资料:绿色和平、地理眼、苹果专题、环境资讯中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AD,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hcdh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