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中风预防用药勿自行停药,恐增再次中风发生率
「请问这里是亚东医院吗?我家人突然没办法说话了!是不是中风了?我该怎么办?」听着电话那头家属慌乱的声音,值班时间在急诊药局这头的药师,也跟着为病人着急,就怕耽误了要事。药师常常会在药物谘询服务电话中接到病人各种疑难杂症的问题,其实在药局端,我们大多只能提供药物相关谘询,其他诸如诊断评估的部分,我们都会建议只要情况危急,要做的应该是儘早送医以免耽误黄金救援时间。
什么是缺血性脑中风?根据卫生福利部2021年国人死因统计,包含脑中风在内的脑血管疾病佔国人死亡率第四名。一般而言脑中风可大致分为出血性及缺血性,其中又以缺血性较常见。缺血性脑中风起因于脑部的血管梗塞,导致大脑缺血无法及时获得养分及氧气,以至于无法顺利运作甚至是坏死。而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表情不对称、说话无法清晰、平举双臂会单侧无力,也就是卫福部时常推广的FAST(Face:脸部不对称、Arm:手臂无力、Speech:说话不顺畅、Time:儘速就医)口号。
脑中风可能的风险因子有很多包括:年纪增长、性别(男生风险较高)、家族病史、三高、抽菸、缺乏运动…等,血管可能因此硬化、缺乏弹性、狭窄,而增加了栓塞的风险。若出现中风的症状没有及时就医,导致神经受损,轻则可以透过复健恢复到一定生活自理能力,重则可能遇到难以挽回的后果。因此关于风险因子的预防,是现代医疗所强调的。
这样做减少脑中风发生率少盐、少油、少吃加工食品、多蔬果、高纤维。
多运动:国民健康署建议「每天运动至少30分钟,分段累积运动量,效果与一次做完一样,每次至少要连续10分钟。」
抽菸会增加所有类型中风的发生机率,根据研究,戒菸后两到四年的中风风险下降显着高于未戒菸者。因此,无论开始时机点,只要愿意戒菸,永远不嫌晚。
一般建议BMI维持在18.5-24之间,是较理想的体态。
三高是民众容易忽略的隐形杀手,尤其前期有时并未有显着的临床症状,建议务必定期回诊,听从专科医师的指示改善生活习惯。
预防缺血性脑中风用药目前对于一般健康民众,并没有证据支持常规使用中风预防药物,但对于伴随一定风险因子并经医师评估过后,又或是中风后预防再次中风的发生,医师可能会开立口服抗血小板药品作为预防,另外若合併其它疾病情况下,可能会用口服抗凝血药品替代或合併使用。口服抗血小板药品对病人而言,常常是只看到副作用却不见它的作用。
根据2020台湾脑中风学会非心因性缺血性脑中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指引:「缺血性脑中风或暂时性脑缺血的病人,在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严重心血管事件(含非致命性心肌梗塞、非致命的脑中风或血管性死亡)之发生率相对减少达25%;相当于每治疗1,000名病人达两年,可以预防36次血管事件。」但这预防的好处往往是被民众忽略的一块,而再次中风导致的神经缺损,甚至是死亡风险也比第一次高出许多,因此预防的重要性,更应该广为民众所知,若已开始服药也不应该随意自行停药。
在本院常见用于中风预防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acetylsalicylic acid (Aspirin阿斯匹灵,Bokey伯基)、dipyridamole(所雷帝)、cilostazol(Pletaal,大冢普达锭)、clopidogrel(Plavix,保栓通)、ticagrelor(Brilinta,百无凝)等。这些药品最终的结果都是透过影响血小板的凝集减少血块或栓塞物质的形成,进而达到中风预防的效果。
另外,口服抗凝血药品常见品项为warfarin(Cofarin,可化凝),它是透过抑制维他命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活化达到抗凝血的作用。也因为两类药品都会使出血时间延长,因此在稳定服用的情况下,遇到手术(包括:外科及牙科手术等)的情形,请务必告知主治医师,由医师判断是否需要停药及停药天数,因为有时会涉及个案情况不一,也因此让主治医师评估是最可以衡量风险及副作用的方法。
抗血小板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包括:过敏、延长出血时间、肠胃道刺激…等,而可化凝除了上述副作用外,饮食上也要特别注意富含维他命K的食物不可突然间吃太多,以免影响药品效果。在药品使用初期,建议有任何问题在前期回诊时应该儘早提出,长期使用后,若发现肠胃道不适、或是不正常出血情形,可以提早回诊与医师讨论用药,不论是药品使用方法正确性的探讨、更换药品或是加上胃药辅助,通常都可以达到一定副作用管理的效果,所以建议不要因为害怕副作用而拒绝服药,透过讨论可以让服药有更好的品质及疾病预防效果。
缺血性脑中风,看似一瞬间的栓塞,其实都是身体长期不平衡的累积。送医急救后,挽回了当下性命及神经功能,更重要的是复健、生活调整以及预防二次中风药品的使用。即使复原情况良好,仍建议定期回诊,依照医师指示服用药品,才可以真正减少再次中风的健康风险。
文章连结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AD,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hcdhsl.com